清夜

客身随取止,一室冷如冰。
景远吟何托,情疏梦不曾。
雨粘初藓壁,风谢欲花灯。
岂是无家者,甘为有发僧。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清夜》描绘了一个漂泊者孤独冷清的夜晚,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内心的寂寥与疏离感。

前两句写游子随遇而安的生活状态,住的地方冷得像冰窖,直接点出环境的凄冷。"客身"二字暗示了无根漂泊的处境。

中间四句用具体意象深化孤独感:想写诗却找不到寄托,连做梦都显得生疏——说明内心已经麻木。墙上新生的苔藓被雨水浸湿,风中残灯将熄,这些细节既写实又象征,苔藓暗示居所荒僻,残灯暗喻生命力的消退。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诗人说自己并非无家可归,却自愿过着苦行僧般的生活。这种矛盾揭示出更深层的孤独——不是被迫流浪,而是主动选择远离尘世。剃度僧人本应无发,"有发僧"这个独特比喻,既说明自己未真正出家,又强调精神上已遁入空门。

全诗妙在把抽象孤寂化为可感的画面:冰室、湿苔、残灯,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疏离的世界。最打动人的是那份自我放逐的清醒,明知可以回家,却宁愿在冷夜独守,这种选择比被迫流浪更显苍凉。

施枢

施枢,约宋理宗端平中前后在世(即约公元一二三五年前后在世)字知言,号芸隐,丹从人。生卒年均不详,工诗。嘉熙时,(公元一二三九年左右)尝为浙东转运使幕属。又尝为越州府僚。枢著有芸隐倦游迁及芸隐横舟稿各一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