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者悠闲自得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首句“羡尔乐闲旷,十年营一丘”直接点明作者羡慕朋友能够享受宁静旷远的生活,十年如一日地经营着自己的小天地。这里的“一丘”可以理解为一个简单而自足的生活环境,象征着隐居者的淡泊与满足。
接下来“贫能买奇石,老即卧沧洲”进一步说明,即使生活并不富裕,也能通过购买奇石来装点居所,展现了一种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年老时,隐者选择在沧洲(水边)安享晚年,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态度。
“亭界群峰影,池涵万竹秋”描绘了居所周围的景色:亭子坐落在群山之间,池水倒映着万竹的秋色。这两句诗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隐居环境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感觉。
最后“凭高思纵目,烟际起层楼”写的是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看到远处的烟雾中隐约出现的层楼。这里的“层楼”可能象征着世俗的繁华,而诗人选择站在高处远眺,暗示了他对世俗的疏离和对隐居生活的坚守。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情的表达,传递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描绘的宁静、淡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状态,正是现代人忙碌生活中所渴望的一种理想境界。
陈继儒
陈继儒(1558~1639)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著有《妮古录》、《陈眉公全集》、《小窗幽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