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一日作

去国已逾纪,玄节及兹临。
修晷何电逝,壮怀终陆沉。
罍罍寒露结,戚戚悲风吟。
芳草委遥泽,惊鸟翔空林。
朝瓮尚蝇羽,夕寐惟虫音。
疲精有断简,卒岁无重衾。
余悰奚足陈,云海驰余心。
孤灯未忍灭,凄然对露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漂泊在外多年的人,在深秋时节触景生情的孤独感慨。

开篇就说自己离开故乡已经超过十二年("逾纪"),又到了寒凉的秋天("玄节")。时间像闪电般飞逝("修晷何电逝"),而当年的雄心壮志早已消磨殆尽("壮怀终陆沉")。

中间八句用生动的自然景象烘托凄凉心境:寒露凝结成霜,悲风呜咽低吟,芳草在远方枯萎,受惊的鸟儿在空林中盘旋。白天酒瓮里落满苍蝇,夜晚睡觉只能听着虫鸣。这些细节都在说生活环境的艰苦和内心的孤寂。

最后六句直接抒情:破旧的书简("断简")和单薄的被子("无重衾")暗示物质匮乏,但更痛苦的是精神上的孤独。虽然心里还有对远方的向往("云海驰余心"),但面对寒夜只能独自守着孤灯,任由露水打湿衣襟。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无处话凄凉"的孤独感。诗人不直接说"我很苦",而是通过寒露、悲风、惊鸟、虫鸣这些意象,让读者自己感受到他生活的艰辛和内心的苍凉。特别是最后"孤灯未忍灭"的细节,生动展现了孤独者渴望温暖却又不得不面对寒冷现实的矛盾心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