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映月诗

明明三五月,垂影当高树。攒柯半玉蟾,裛叶彰金兔。

兹林有夜坐,啸歌无与晤。侧光聊可书,含毫且成赋。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月夜树林中独坐的场景,充满了宁静与诗意的美感。

前四句写月光下的树林: - "明明三五月":十五的月亮格外明亮("三五"指农历十五)。 - "垂影当高树":月光把高树的影子投映在地面。 - "攒柯半玉蟾":树枝间露出半个月亮("玉蟾"代指月亮)。 - "裛叶彰金兔":月光透过树叶,像金色的兔子在跳动(古人传说月中有玉兔)。

后四句写人的活动: - "兹林有夜坐":就在这片树林里,有人深夜独坐。 - "啸歌无与晤":独自吟唱,没有知己相伴。 - "侧光聊可书":借着斜照的月光姑且写字。 - "含毫且成赋":含着笔头思考,最终写成这篇诗赋。

全诗妙在: 1. 用"玉蟾""金兔"这些生动比喻,把静止的月光写得活灵活现。 2. "攒柯""裛叶"精准捕捉到月光穿过树枝树叶的动态美。 3. 最后四句看似平淡,却透露出文人月下独处的雅趣——无人相伴时,与月光对话,把寂寞变成创作灵感。

就像现代人晚上睡不着,在阳台上看月亮发呆,突然有了写朋友圈的灵感,只不过古人写得更加优雅含蓄。诗中那种与自然独处的宁静满足感,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