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带伤感的场景,诗中的“我”在渭水上题写下了这首诗。
第一句“烟水何曾息世机”,这里的“烟水”是指河上的景致,如烟雾弥漫的水面,而“世机”指的是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烟雾笼罩的水面上,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世俗的纷扰。
第二句“暂时相向亦依依”,说明尽管身处这样的环境,诗人还是与渭水产生了依恋之情,有了暂时的亲近感。
第三句“所嗟白首磻溪叟”,这里提到的“磻溪叟”是指姜太公,古代传说中的钓鱼老人,后来因为帮助周文王成就大业而闻名。诗人借用了姜太公的形象,感叹自己像老翁一样白发苍苍,仍然在磻溪等待机会,像钓鱼的人一样寂寞而执着。
最后一句“一下渔舟更不归”,意味着即使有了机会,就像姜太公钓到了文王,但诗人仍然觉得,一旦离开这个安静的地方,就不会再回来了,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渭水环境的描写,隐含了诗人对安静、自由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和遗憾——即便有机遇,但不愿再面对复杂的世俗生活,宁愿守着这份宁静。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