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 五日
湘云纤玉,楚葛篝香,澡兰帘幕风静。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
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怨抑难招,沉魄当年独醒。
莫唱江南古调,念天涯、深情谁省。
时暗换,最秦楼惆望,归期无定。
曾是榴裙误写,怕照眼枝头,绛绡花并。
巧篆盘丝,午镜绿窗闹影。
香蒲也应细剪,但年年、断云愁冷。
迎醉面,看银蟾、飞浴露井。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声声慢 五日》描绘了一个端午节(五日)的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和时光流逝的惆怅。
上片(前八句)写端午节的氛围:湘江边的云像纤细的玉带,楚地的葛布香囊散发着幽香,挂着兰草的门帘在无风的午后静静垂着。诗人想起当年屈原投江的往事,感叹如今再难招回他的魂魄,就像当年独醒的屈原一样孤独。他说不要唱那些江南的古调了,因为漂泊在外的人,有谁能懂这曲调里的深情呢?时光悄悄流逝,最让人惆怅的是,站在高楼远望,却始终等不到归期。
下片(后八句)转入对往事的回忆:曾经因为写错诗句而耽误了佳人(榴裙代指女子),现在连枝头盛开的石榴花都不敢多看,怕想起那段往事。午后的阳光透过绿窗,照出盘香的袅袅烟痕和镜中的光影。本该细细修剪的菖蒲(端午习俗),年复一年都懒得打理,就像破碎的云朵透着寒意。最后诗人醉眼朦胧,看着月光洒在露井上,泛起清冷的光。
全诗用端午的景物勾起回忆,通过"独醒"的屈原暗喻自己的孤独,用"榴裙误写"暗示情场失意,最后以"断云愁冷"的意象,将节日热闹背后的寂寞心境展现得淋漓尽致。最动人的是那种"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对比——别人在过节,诗人却在怀念、遗憾、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