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忆故人

莺愁燕苦春归去。寂寂花飘红雨。碧草绿杨岐路。况是长亭暮。
少年行客情难诉。泣对东风无语。目断两三烟树。翠隔江淹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桃源忆故人》描绘了一种深沉的离别之情,以及对春天逝去的伤感。诗词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表达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

首先,开头两句“莺愁燕苦春归去。寂寂花飘红雨。”描绘了春天的结束,莺鸟和燕子都显得忧愁,花朵纷纷飘落,仿佛下了一场红色的雨。这里用“红雨”来形容落花,既形象又富有情感,暗示了美好时光的逝去,带来一种淡淡的哀伤。

接下来的“碧草绿杨岐路。况是长亭暮。”则进一步点明了离别的场景。碧绿的草地和杨柳夹道,象征着分别的道路,而“长亭”是中国古代常见的送别地点,暮色则增添了离别的沉重感。傍晚时分的暮色,仿佛在提醒离别的人,时间已经不多了。

诗词的后半部分“少年行客情难诉。泣对东风无语。”则直接表达了离别的痛苦。年轻的游子心中有许多情感,却难以用言语表达,只能默默流泪,面对东风无言。这里的“东风”既指春风,也象征着无法挽留的时光和命运。

最后,“目断两三烟树。翠隔江淹浦。”描绘了游子远去的场景。他目送着远方的烟树,视线被江水阻隔,仿佛再也无法回到曾经的地方。这里的“翠隔”不仅指绿色的江水,也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表达了深深的无奈和思念。

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将春天的逝去、离别的痛苦和无法言说的情感融为一体,展现了人在面对时光流转和分别时的复杂心境。它既表达了对外在环境的感受,也反映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具有深刻的感染力。

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