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日郊游的场景,充满了自然的美感和悠闲的情调。
开篇两句“春郊芳草色,步步引扁舟”,诗人用“芳草色”点明了春天的气息,绿意盎然的草地吸引着诗人一步步走向小舟,准备开始一场水上之旅。这两句既写出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轻松与愉悦。
接下来的“未试登山兴,先为载酒游”,诗人原本有登山的兴致,但看到如此美景,便决定先乘船载酒游湖。这里表现出一种随性而为的生活态度,诗人不拘泥于计划,而是顺应自然,享受当下的美好。
“轻云笼过鸟,斜日趁归牛”这两句描绘了傍晚时分的景象。轻盈的云朵飘过,鸟儿在云间穿梭,夕阳斜照,牧童赶着牛群回家。整个画面宁静而温馨,充满了田园生活的气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与人文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最后两句“最喜天初霁,群峰翠欲流”是诗人对雨后初晴的赞美。雨后的山峰更加青翠欲滴,仿佛绿色的溪流在流淌。诗人用“翠欲流”来形容山色的鲜亮,形象生动,表达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喜爱。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春日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诗中没有复杂的修辞和深奥的哲理,而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惬意。
张时彻
(1500—1577)浙江鄞县人,字维静,一字九一,号东沙。受业于族子张邦奇,治程朱学。嘉靖二年进士。历官福建、云南、山东、湖广、四川,所至有政绩,终官南京兵部尚书。五十三岁罢官里居。寄情文酒而不忘用世之志。有《明文范》、《善行录》、《救急良方》、《芝园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