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位漂泊四海的旅人,在闽中地区的孤寂与怀旧之情。诗人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旅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历史的敬仰。
首句“四海为家客,闽中又此回”直接点明了旅人的身份和生活状态,他已经习惯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但这次来到闽中,心中依然有一丝感慨。接下来的“不须行旅断,已是夜猿哀”则进一步渲染了旅人的孤独感,夜晚的猿声仿佛在为他哀鸣,映衬出他内心的孤寂。
“马甲随潮入,鲛宫向月开”这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马甲随着潮水进入,鲛宫在月光下敞开,描绘了一幅神秘而美丽的夜景,暗示了旅人在这个地方感受到的异域风情和历史的厚重。
最后两句“知君重怀古,独上钓龙台”点明了旅人对历史的敬仰,他独自登上钓龙台,仿佛在追寻古人的足迹,体验那份深沉的历史感。这不仅是对古人的致敬,也是对自己漂泊生涯的一种反思和总结。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旅人在闽中的孤独与怀旧,同时也传达了对历史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旅人的情感和心境刻画得淋漓尽致,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那份深沉的情感共鸣。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