颂古五十七首 其四十七

明头便打,暗里闪过。
尽底活时,死中要坐。
门外檐间雨滴声,众生颠倒逐迷情。
可怜洎不迷己处,出得身来体未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讲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常常被表面现象迷惑,看不清真相。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讲处世智慧: 1. "明头便打"说遇到明处的危险要直接面对 2. "暗里闪过"说暗处的威胁要巧妙避开 3. "尽底活时"指用尽全力求生时 4. "死中要坐"反而要在绝境中保持镇定 这就像教人"该冲就冲,该躲就躲,拼命时也要稳住"的生活智慧。

后四句用雨声作比喻讲人生困惑: 屋檐雨声本是平常事,但人们("众生")总爱胡思乱想("颠倒逐迷情")。最可惜的是("可怜"),就算意识到自己迷失("不迷己处"),真正跳出来时("出得身来")还是没看透本质("体未明")。

全诗精髓在于: 1. 处世要灵活应变,该刚则刚,该柔则柔 2. 人们常被表象迷惑,就像听到雨声就胡思乱想 3. 就算意识到问题,真正理解本质仍然很难 4. 用日常景物(雨声)比喻深刻哲理,生动易懂

就像现在很多人:遇到职场危机时,该争取就争取,该退让就退让;但常常为小事纠结,就算知道自己钻牛角尖,还是理不清头绪。诗人用雨声提醒我们:别被表象困住,要学会看清本质。

释道昌

释道昌(一○八九~一一七一),号月堂,又号佛行,俗姓吴。霅之宝溪(今浙江吴兴)人。年十三祝发,逾二年谒妙湛于道场寺,悟彻。于是以遍参为志,游淮楚湖湘间,依长灵卓、保宁玑、圆悟勤诸大宗师。年二十三归省妙湛于净慈寺,俾掌藏为众说法。又补穹窿瑞光,迁育王。高宗建炎中退席。绍兴初居间中大吉,徙秀峰龟山,移金陵蒋山,奉旨擢径山灵隐。三十一年(一一六一),退藏灵泉。孝宗乾道二年(一一六四),主临安府净慈寺。七年卒,年八十三。为青原下十四世,雪峰妙湛思慧禅师法嗣。《嘉泰普灯录》卷一二、《五灯会元》卷一六有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