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曲献仙音(小石调)
追想秦楼心事,当年便约,于飞比翼。每恨临歧处,正携手、翻成云雨离拆。念倚玉偎香,前事顿轻掷。
惯怜惜。饶心性,镇厌厌多病,柳腰花态娇无力。早是乍清减,别后忍教愁寂。记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惯怜惜。饶心性,镇厌厌多病,柳腰花态娇无力。早是乍清减,别后忍教愁寂。记取盟言,少孜煎、剩好将息。遇佳景、临风对月,事须时恁相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回忆,带着甜蜜与苦涩交织的复杂情感。
上片从回忆开始:主人公不断想起当年在歌楼(秦楼)与恋人许下的誓言,两人约定要像比翼鸟一样永不分离。但每次到了分别的路口(临歧处),明明正牵着手,转眼间就变成了天各一方。那些曾经耳鬓厮磨(倚玉偎香)的甜蜜,如今都被轻易抛弃了。
下片转到现状:主人公说自己天生多愁善感,现在因为相思病变得憔悴无力,像柳条般柔弱,像花儿般萎靡。自从分别后,早早就消瘦了,却还要强忍寂寞。最后几句是自我安慰:要记住当初的誓言,少些煎熬,好好保重身体。遇到美景时,面对清风明月,自然就会想起那些约定。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恋爱中人的矛盾心理:明明被抛弃了,却还在为对方开脱("前事顿轻掷");身体已经因思念垮了,却还要故作坚强("剩好将息")。最后那句"遇佳景临风对月"的自我安慰,反而更让人感受到他无法走出的思念。
柳永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 《雨霖铃》《八声甘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