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神引 窘旅

冶客挥金贱同土。不买茂陵词赋。苔门辙断,那有人来故。

雁关山,迢千里,怎归去。破苇摇凄月,蛩自语。冷被照寒篝,鬓如许。

剩饭残羹,事事凭人主。便不相驱频遭侮。怕寻前梦,婿青楼、宾朱户。

到羸马埋,轻貂空,饿童苦。眼底奈何春,飘飘絮。病里奈何秋,潇潇雨。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个落魄旅人的窘迫生活和内心感受。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旅人在困境中的无奈与凄凉。

首先,诗中“冶客挥金贱同土。不买茂陵词赋”描绘了富人们挥金如土,却不愿意花钱买文人雅士的作品,暗示了文人在社会中的边缘地位。接着,“苔门辙断,那有人来故”进一步表现了诗人的孤独与寂寞,门前长满了青苔,少有访客,生活显得格外冷清。

“雁关山,迢千里,怎归去”表达了旅人对家乡的思念,但路途遥远,无法回到故乡的无奈。“破苇摇凄月,蛩自语”则通过破败的芦苇和凄凉的月光,以及蟋蟀的孤独鸣叫,烘托出旅人内心的孤寂与哀伤。

“冷被照寒篝,鬓如许”描绘了旅人寒冷的生活环境,篝火微弱,被子冰冷,鬓发斑白,暗示了岁月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剩饭残羹,事事凭人主”则表现了旅人对生活的无力感,只能靠别人的施舍度日,事事都要依赖他人。

“怕寻前梦,婿青楼、宾朱户”反映了旅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但同时也害怕去回忆,因为那些美好的记忆与现实的落差太大,反而让人更加痛苦。“到羸马埋,轻貂空,饿童苦”进一步描绘了旅人生活的贫困,马匹瘦弱,貂皮轻贱,孩童饥饿,生活困顿不堪。

最后,“眼底奈何春,飘飘絮。病里奈何秋,潇潇雨”通过春秋两季的景象,表达了旅人内心的无奈与哀伤。春天,眼前的柳絮飘飞,象征着生活的无常;秋天,病中的旅人听着潇潇雨声,更加感到凄凉与无助。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旅人窘迫生活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在困境中的孤独、无奈与对过去的怀念。诗人通过这些生动的意象,让读者深刻感受到旅人内心的苦楚与生活的艰辛,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姚燮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工诗画,尤善人物、梅花。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