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大令廓庵公栗主入忠孝报忠两祠恭纪三首 其一

继起东林气节同,甲申遭变恨何穷。
当年魂附龙髯去,今日名垂国史中。
社稷殉墟宜食报,春秋祭帑慰孤忠。
而今始得幽光阐,千载皇朝祀典隆。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廓庵公的忠臣,在明朝灭亡时选择殉国,后来被朝廷表彰的故事。

前两句说廓庵公和东林党人一样有气节,明朝灭亡(甲申年指1644年)让他无比痛心。三四句用"魂附龙髯"的典故(传说黄帝乘龙升天时臣子们抓住龙须想跟随),比喻他虽已殉国,但精神永存,现在名字载入了史书。

五六句说他为社稷牺牲应该得到回报(食报),现在朝廷用春秋两季的祭祀和财物(祭帑)来告慰这位孤忠之臣。最后两句说他的忠诚终于被世人知晓(幽光阐),千百年来朝廷的祭祀典礼都很隆重。

全诗通过对比"当年"和"今日",突出了忠臣虽死犹荣的主题。用"龙髯""食报"等典故既庄重又含蓄,最后"千载皇朝"的描写更凸显了忠义精神的永恒价值。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