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南阳高武宣王诰词其子浑璞治书徵赋

历数归真主,英雄起壮年。挺身辞汝蔡,仗剑走幽燕。

武略纷谁敌,神锋奋独先。攻城蒙矢石,拓地揽山川。

淮甸威如扫,蛮方命已悬。长驱越东角,直捣海南边。

名冠三军帅,功开半壁天。至仁惟不杀,伟绩更无前。

铁马戈鋋息,貂蝉佩服鲜。曹公创尚在,鄂国志逾坚。

星陨悲苍汉,山崇想故阡。分祠遍南纪,遗像俨凌烟。

疏傅曾开国,承家复象贤。绣衣躬入奏,丹陛诏仍宣。

圣代昭恩数,王封衍土田。风云摅壮气,日月漏重泉。

制辟奚斯庙,光增太史编。哀荣千载少,忠孝一家全。

奕奕丹青绘,绵绵带砺传。桐乡修秩祀,愿荐侑神篇。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就是一首歌颂古代英雄父子的热血赞歌。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开头到"伟绩更无前")像动作大片一样,描写了一位从草根逆袭的战场英雄。这个年轻人提着剑从河南(汝蔡)一路打到北方(幽燕),打仗时永远冲在最前面,箭射到身上都不怕。他像推土机一样从淮河流域打到南方蛮族地盘,甚至打到海南岛,为朝廷打下了半壁江山。最难得的是他虽然能打却不滥杀,靠仁义赢得人心。

第二部分("铁马戈鋋息"到"遗像俨凌烟")讲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待遇。战争结束了,他穿着貂皮官服享受荣誉,像三国曹操、岳飞(鄂国)那样名垂青史。死后全国多地给他建祠堂,画像挂在表彰功臣的凌烟阁里——相当于进了"国家英雄纪念馆"。

第三部分("疏傅曾开国"到最后)镜头转向英雄的儿子。这个"官二代"不坑爹反而很争气,穿着官服(绣衣)替皇帝办事,继承了父亲的忠勇基因。皇帝给他们家封地加爵,让这家人忠孝两全的美名流传千年。最后诗人还表示要在英雄老家(桐乡)修庙祭祀,相当于现在人说"要给英雄立纪念碑"。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代人的热血传承——父亲靠真刀真枪拼出功名,儿子用忠诚才干守住家业,这种"上阵父子兵"的故事放在今天,就像看到军人世家前赴后继保家卫国的感觉。诗人用"铁马""直捣"这些铿锵有力的词,让人仿佛听见战马嘶鸣;用"貂蝉""丹青"这些华丽词汇,又让人看到功成名就的荣光,读起来特别带劲。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