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赠杨蕴中》的诗词,描绘了一幅夜深人静中的孤独画面,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和关切之情。
诗中“玉漏声长灯耿耿”描绘了一幅深夜的场景。玉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器,它的滴水声在深夜里显得特别悠长,给人一种时间似乎在慢慢流逝的感觉。灯耿耿,形容灯光昏暗,持续不息,仿佛陪伴着深夜中的孤独。
“东墙西墙时见影”进一步刻画了夜晚的寂静,家中的每一面墙偶尔映出人的影子,更添了几分孤独和寂寞。这种场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人的夜晚,孤独感更加浓厚。
“月明窗外子规啼”,月光皎洁明亮,窗外传来杜鹃鸟的啼鸣声。杜鹃的叫声有时被用来象征哀怨和离愁,诗人在这里借杜鹃啼鸣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
“忍使孤魂愁夜永”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忧虑和不舍。夜晚漫长难熬,让友人孤寂的灵魂更加感伤。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绘,传达出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关切,同时也展现了诗人敏感细腻的情感世界。
薛涛
薛涛(约768~832年),唐代女诗人,字洪度。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父亲薛郧做官而来到蜀地,父亲死后薛涛居于成都。居成都时,成都的最高地方军政长官剑南西川节度使前后更换十一届,大多与薛涛有诗文往来。韦皋任节度使时,拟奏请唐德宗授薛涛以秘书省校书郎官衔,但因格于旧例,未能实现,但人们却称之为“女校书”。曾居浣花溪(今有浣花溪公园)上,制作桃红色小笺写诗,后人仿制,称“薛涛笺”。成都望江楼公园有薛涛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