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影摇红 杜鹃
咽露啼风,残春留得三更月。
红巾绛焰占芳时,迸火风前热。
为想巴云楚水,洗不尽、枝头泪血。
落日争明,残霞出艳,繁星当夕。
莫问兴亡,洛阳啼处曾悲客。
哀魂犹似怨当年,声里含凄切。
偏是春宵易晓,更莫遣、歌闲酒歇。
满酬坞使,沉醉花王,鹤休占绝。
红巾绛焰占芳时,迸火风前热。
为想巴云楚水,洗不尽、枝头泪血。
落日争明,残霞出艳,繁星当夕。
莫问兴亡,洛阳啼处曾悲客。
哀魂犹似怨当年,声里含凄切。
偏是春宵易晓,更莫遣、歌闲酒歇。
满酬坞使,沉醉花王,鹤休占绝。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烛影摇红 杜鹃》通过描绘杜鹃花的形象,表达了深沉的哀思和对往事的追忆。
首先,诗中“咽露啼风,残春留得三更月”描绘了一个寂静的夜晚,杜鹃花在露水和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哭泣。这里,杜鹃花被赋予了情感,象征着一种无法言说的哀愁。
接着,“红巾绛焰占芳时,迸火风前热”进一步描绘了杜鹃花的艳丽,像火焰一样在风中绽放。这种热烈的景象与前面的哀愁形成对比,暗示了即使在最美好的时光里,也隐藏着悲伤。
“为想巴云楚水,洗不尽、枝头泪血”则通过“巴云楚水”这一地理意象,引出了对远方故土的思念。杜鹃花上的露水被比喻为无法洗去的泪血,表达了深重的悲痛和无法释怀的情感。
“落日争明,残霞出艳,繁星当夕”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落日、残霞和繁星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但这也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短暂。
“莫问兴亡,洛阳啼处曾悲客”直接点出了对历史兴亡的感慨,洛阳作为古都,曾是无数悲欢离合的见证,这里的“啼处”可能指杜鹃花,也可能指那些在历史中哀叹的人们。
“哀魂犹似怨当年,声里含凄切”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哀怨的情绪,仿佛那些逝去的灵魂仍在怨恨着过去的不公和苦难。
“偏是春宵易晓,更莫遣、歌闲酒歇”表达了即使在春天的美好夜晚,也无法摆脱内心的忧伤,歌声和酒都无法消解这种情绪。
最后,“满酬坞使,沉醉花王,鹤休占绝”则以一种超然的态度结束,坞使和花王可能象征着某种权力或地位,而“鹤休占绝”则表达了对这些世俗追求的超脱。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杜鹃花的描绘,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悲欢的深刻体验,情感深沉,意境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