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刘侍郎入隆唐观
福地阴阳合,仙都日月开。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
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
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
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景象,充满了神秘与美好的想象。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带领读者进入一个超凡脱俗的世界。
首先,诗词开篇描绘了一个福地与仙都的场景,阴阳和谐,日月同辉,给人一种天地间充满灵气的感受。接着,诗人用“山川临四险,城树隐三台”进一步勾勒出这个仙境的壮丽与险峻,仿佛置身于一个既美丽又神秘的地方。
接下来,诗人通过“伏槛排云出,飞轩绕涧回”描绘了仙境中的建筑与自然景观的交融,云烟缭绕,飞檐回旋,给人一种轻盈飘逸的感觉。而“参差凌倒影,潇洒轶浮埃”则进一步表现了仙境中的光影交错,仿佛一切都脱离了尘世的烦扰,自由自在。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用“百果珠为实,群峰锦作苔”来形容仙境中的果实和山峰,果实如同珍珠般晶莹,山峰如同锦绣般美丽,充满了奇异与奢华。而“悬萝暗疑雾,瀑布响成雷”则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仙境中的幽深与壮阔。
接下来的“方士烧丹液,真人泛玉杯”则引入了仙人与道士的形象,他们在这里炼丹药、品美酒,仿佛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和谐。而“还如问桃水,更似得蓬莱”则进一步将这个仙境与传说中的蓬莱仙岛相比,给人一种超脱尘世、遥不可及的感觉。
最后,诗人通过“汉帝求仙日,相如作赋才”引用了历史上的典故,表达了人们对仙境的向往与追求。而“自然金石奏,何必上天台”则点明了仙境的美好与真实,仿佛一切都在人间,无需再上天台寻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仙境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自由、超脱的向往。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营造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美好愿景。
杨炯
杨炯(650年-692年),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排行第七;唐朝诗人,初唐四杰之一。显庆六年(公元661年),年仅11岁的杨炯被举为神童,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及第,授校书郎。后又任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垂拱元年(685年),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天授元年(690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如意元年(692年)秋后改任盈川县令,吏治以严酷著称,卒于任所。因此后人称他为“杨盈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