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陈文惠

赭案当年并命时,蒹薜衰飒倚琼枝。
皇恩乞与桑榆老,鸿自高冥凤在池。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寄陈文惠》这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境遇的感慨和对命运的理解。

首句“赭案当年并命时”,回忆了过去两人一同奋斗的时光,赭案象征着重要的事务或使命,暗示了曾经的共同追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的辉煌已逐渐消逝。

“蒹薜衰飒倚琼枝”则用蒹薜(一种普通的植物)和琼枝(象征高贵的事物)形成对比,描绘出自己如今已如蒹薜般衰败,而对方却依然如琼枝般显赫。这种对比突显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差异。

第三句“皇恩乞与桑榆老”,表达了作者对晚年的期待,希望能得到皇恩的庇佑,安享晚年。桑榆象征着晚年时光,这里的“乞与”透露出一种谦卑的请求。

最后一句“鸿自高冥凤在池”,用鸿雁和凤凰作比,鸿雁高飞于天际,象征着自由与高远的志向,而凤凰则被困在池中,象征着受限于现实。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命运的无奈,同时也暗示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以及对命运的不同解读,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诗中没有过多的哀怨,更多的是对现实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希望。这种平和的心态和深刻的人生感悟,使得这首诗具有独特的魅力。

张士逊

(964—1049)光化军乾德人,字顺之,号退傅。太宗淳化三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侍御史。仁宗时以枢密直学士判集贤院。天圣六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曹汭狱事起,得罪太后,遂罢知江宁府。明道初再入相,次年坐事罢,出判许州,徙河南府。宝元初,复入相,封郧国公。康定年间,朝廷多事,机务悉委之,但无所建明,为谏官韩琦所论,封邓国公致仕。卒谥文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