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杂诗之风土 其九

古迹微茫半莫求,龙沙舆记定难收。
如何千尺青崖上,残字分明认火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在乌鲁木齐附近看到的一幅历史遗迹景象,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首句“古迹微茫半莫求”,意思是说,那些古老的遗迹已经模糊不清,难以辨认了。这里传达出一种历史被时间冲刷、逐渐消逝的无奈感。

第二句“龙沙舆记定难收”,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龙沙”在这里指的是边塞的荒漠地区,“舆记”则是地图或地理记载。这句意思是说,连地图上都难以准确记载这些古老的遗迹,可见它们已经被时间遗忘。

第三句“如何千尺青崖上”,笔锋一转,作者忽然注意到高耸的青色山崖上,似乎还有些什么。这句为下文埋下伏笔,引起读者的好奇心。

最后一句“残字分明认火州”,则是全诗的亮点。作者在千尺高的青崖上,竟然看到了清晰的残存字迹,还能辨认出“火州”两个字。这里的“火州”可能是一个古代地名。这句表达了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惊喜与感慨,即便时间流逝,历史的痕迹依然顽强地留存下来。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描绘模糊的古迹与清晰的残存字迹,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顽强,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珍视与感慨。它提醒我们,尽管时间无情,但历史的痕迹依然值得我们去探寻与铭记。

纪昀

纪昀 jǐ yún (1724年6月-- 1805年2月),字晓岚,一字春帆,晚号石云,道号观弈道人。历雍正、乾隆、嘉庆三朝,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乡里世称文达公。在文学作品、通俗评论中,常被称为纪晓岚。清乾隆年间的著名学者,政治人物,直隶献县(今中国河北献县)人。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纂修官。代表作品《阅微草堂笔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