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作者对文化传承和个人创作的深刻反思,用平实的语言道出了文人内心的矛盾与坚持。
前四句描绘了文化衰败的景象:秦始皇焚书后,古代经典变得模糊难辨,真正的文化精神在世间艰难存续。各种嘈杂的言论(像无数鸟叫)淹没了真理的声音,让人找不到方向。
中间六句是作者的创作感悟:历史上能留下好作品的文人本就稀少(像黎明时稀疏的星星),想要作品流传千年更是难上加难。有时突然灵感闪现(像看到毫毛尖端的光),却难以完全表达内心。作者自嘲十年前写诗还能让人称赞,现在功力越深反而越显笨拙。
最后两句展现文人的倔强:明知作品不完美,仍像珍惜破扫帚一样珍视自己的创作。这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态度,正是传统文化人最动人的精神——在浮躁的世界里坚守对文化的敬畏,在无人喝彩时依然坚持创作。
车若水
宋台州黄岩人,字清臣,号玉峰山民。车似庆孙。尝师从陈耆卿、杜范,又为王柏弟子。贾似道聘其入史馆,不赴。工古文与诗。有《宇宙略记》、《世运录》、《道统录》、《玉峰冗稿》、《脚气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