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钟山大爱敬寺诗
曰予受尘缚。
未得留盖缠。
三有同永夜。
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
智力非善权。
生住无停相。
剎那即徂迁。
叹逝比悠稔。
交臂乃奢年。
从流既难反。
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
三毒自烧然。
贪痴养忧畏。
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
信首故宜先。
驾言追善友。
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
萦带极长川。
棱层叠嶂远。
迤逦隥道悬。
朝日照花林。
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
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
坠露散珠圆。
当道兰{艹/靃}靡。
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
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
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
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
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
梵住踰八禅。
始得展身敬。
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
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
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
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
岂羡汾阳前。
以我初觉意。
贻尔后来贤。
未得留盖缠。
三有同永夜。
六道等长眠。
才性乏方便。
智力非善权。
生住无停相。
剎那即徂迁。
叹逝比悠稔。
交臂乃奢年。
从流既难反。
弱丧谓不然。
二苦常追随。
三毒自烧然。
贪痴养忧畏。
热恼坐焦煎。
道心理归终。
信首故宜先。
驾言追善友。
回舆寻胜缘。
面势周大地。
萦带极长川。
棱层叠嶂远。
迤逦隥道悬。
朝日照花林。
光风起香山。
飞鸟发差池。
出云去连绵。
落英分绮色。
坠露散珠圆。
当道兰{艹/靃}靡。
临阶竹便娟。
幽谷响嘤嘤。
石濑鸣溅溅。
萝短未中揽。
葛嫩不任牵。
攀缘傍玉涧。
褰陟度金泉。
长途弘翠微。
香楼间紫烟。
慧居超七净。
梵住踰八禅。
始得展身敬。
方乃遂心虔。
菩提圣种子。
十力良福田。
正趣果上果。
归依天中天。
一道长死生。
有无离二边。
何待空同右。
岂羡汾阳前。
以我初觉意。
贻尔后来贤。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游览钟山大爱敬寺的经历和感悟,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内心思考,表达了佛教中的修行之道和对人生的看法。
首先,诗的开头表达了作者对俗世的束缚和修行的渴望,认为人生如同长眠,充满苦难。接着,作者反思了自己的局限和不足,意识到在无常的人生中,短暂如须臾,珍惜眼前时光的重要性。
接下来,诗中描述了作者寻求善友和胜缘的决心,这象征着寻找人生的指引和支持。诗人赞美了钟山大爱敬寺的壮丽景色,山势连绵,景色宜人,还有芳香的花林,飞鸟和清澈的泉水。这些自然美景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平静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中还提到了一些佛教概念,比如“七净”和“八禅”,这些都是佛教中的修行高阶,代表了更高层次的觉悟和智慧。作者通过这些描述,表达了对更高境界的追求。
最后,诗的结尾总结了作者的感悟。他认为,通过最初的觉悟,可以指引后来的人们。作者强调了正向追求不被生死束缚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超越世俗的观念,追求内心的真正自由和智慧。
整首诗通过美丽的自然景色和深刻的内心思考,展现了佛教中的修行之道,以及作者对人生意义的深刻体会。它不仅是一次自然之旅,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
萧衍
梁高祖武皇帝萧衍(464年-549年),字叔达,小字练儿。南兰陵郡武进县东城里(今江苏省丹阳市访仙镇)人。南北朝时期梁朝政权的建立者。萧衍是兰陵萧氏的世家子弟,为汉朝相国萧何的二十五世孙。父亲萧顺之是齐高帝的族弟,封临湘县侯,官至丹阳尹知事,母张尚柔。他原来是南齐的官员,南齐中兴二年(502年),齐和帝被迫“禅位”于萧衍,南梁建立。萧衍在位时间达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在位颇有政绩,在位晚年爆发“侯景之乱”,都城陷落,被侯景囚禁,死于台城,享年八十六岁,葬于修陵,谥为武帝,庙号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