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难忘 杂感
几日新晴。
正园中花发,案上书横。
小儿知学语,弱女解调羹。
回午梦,看春耕。
听啼鸟声声。
再休言、文章憎命,丝竹娱情。
潇潇风雨鸡鸣。
尚怀人、五夜不寐听。
更窗移镫灯烬,暗梁燕泥轻。
悲宿草,忆神京。
谁与慰生平。
只剩教、白头健在,岁月频惊。
正园中花发,案上书横。
小儿知学语,弱女解调羹。
回午梦,看春耕。
听啼鸟声声。
再休言、文章憎命,丝竹娱情。
潇潇风雨鸡鸣。
尚怀人、五夜不寐听。
更窗移镫灯烬,暗梁燕泥轻。
悲宿草,忆神京。
谁与慰生平。
只剩教、白头健在,岁月频惊。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某个春日里的所见所感,既有闲适的生活片段,也有深沉的愁绪。
上片(前半部分)描绘了一幅温馨的春日图景:连续几天放晴,花园里花朵盛开,书桌上随意摊着书本。小儿子刚学会说话,小女儿已经会煮汤了。午睡醒来,看着田间春耕的景象,听着鸟儿的啼叫。这时候作者觉得,不必再说什么"文章憎命达"(好文章往往与好命运相克)的牢骚话,也不必借音乐排遣情绪——眼前平凡的生活就足够美好。
下片(后半部分)情绪突然转折:风雨潇潇的夜晚,听着鸡鸣难以入睡,思念着远方的人。看着灯芯燃尽,梁上燕子筑巢的泥土轻轻掉落。这些细节透露出孤独感。想到逝去的故人("宿草"指坟头草),回忆京城往事,却找不到能倾诉心声的人。最后只能自我安慰:至少白发双亲还健在,但岁月飞逝的惊恐感始终萦绕心头。
全词最动人的地方在于两种情绪的强烈对比:上片的闲适温暖与下片的孤寂苍凉形成反差,让读者感受到人生就是由这些甜苦交织的片段组成的。作者用"小儿学语""弱女调羹"等生活化细节展现亲情温暖,又用"灯烬""燕泥"等细微物象传递寂寞,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让情感表达更加真实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