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其三 槟城阅书报社刊行廿四周年纪念册,丘明昶主席许生理副主席徵余为编辑,赋此答之,并呈革命前辈吴世荣老丈
革命策源地⑴。
念年时,风流人物,一堂济济。
斩木揭竿当日事,谁识党人深意。
廿四载典章咸备。
各有雄心难尽敛,洒忧时几点新亭泪。
驱猛兽,排洪水。
剧怜举世皆魑魅。
幸频年宣传正义,籍资鼓吹。
海外机关今散尽,硕果仅存而已。
况公等都还健在。
作史惭非牛马走,叹吾生也晚心逾醉。
搜索遍,枯肠矣。
念年时,风流人物,一堂济济。
斩木揭竿当日事,谁识党人深意。
廿四载典章咸备。
各有雄心难尽敛,洒忧时几点新亭泪。
驱猛兽,排洪水。
剧怜举世皆魑魅。
幸频年宣传正义,籍资鼓吹。
海外机关今散尽,硕果仅存而已。
况公等都还健在。
作史惭非牛马走,叹吾生也晚心逾醉。
搜索遍,枯肠矣。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为纪念槟城阅书报社成立24周年而作,充满了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对前辈的敬仰之情。
上阕开篇就点明槟城是"革命策源地",回忆当年这里聚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风云人物。"斩木揭竿"用陈胜吴广起义的典故,暗喻革命事业的艰辛。作者感叹当时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革命党人的深意,如今24年过去,革命事业已初见规模,但大家依然心怀壮志,为时局忧心落泪,决心要"驱猛兽,排洪水"——即推翻黑暗统治。
下阕转入现实感慨。作者痛心当时社会黑暗如"魑魅"横行,庆幸还有阅书报社这样宣传正义的阵地。提到海外革命机构大多解散,这里成为仅存的"硕果",而革命前辈们依然健在。最后作者谦虚地表示自己资历尚浅,虽想为历史作证却力有不逮,只能绞尽脑汁写下这首词来表达敬意。
全词语言质朴但情感真挚,通过今昔对比,既缅怀了革命历程,又表达了对坚持理想的前辈们的崇高敬意。作者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巧妙融合,让读者感受到那个特殊年代革命志士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