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其一
君不见吴郡临平石鼓出,扣之寂然难拊搏。
蜀桐一旦刻为鱼(桐,原作“相”,据片玉斋本改。),逢逢数里声洋溢。
从来奇姿钟至精,气求声应惟其物。
农夫得玉以为珉,委弃草莽何胜述。
招招舟子邛须友,落落匏瓜自无匹。
谁能引吭向人鸣,谁能羽翼江南橘。
高山终绝伯牙弦,举世已亡匠石质。
日暮南山射猎归,赵女能歌聊鼓瑟。
蜀桐一旦刻为鱼(桐,原作“相”,据片玉斋本改。),逢逢数里声洋溢。
从来奇姿钟至精,气求声应惟其物。
农夫得玉以为珉,委弃草莽何胜述。
招招舟子邛须友,落落匏瓜自无匹。
谁能引吭向人鸣,谁能羽翼江南橘。
高山终绝伯牙弦,举世已亡匠石质。
日暮南山射猎归,赵女能歌聊鼓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几个生动的比喻,探讨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怀才不遇主题。
开头用两个对比强烈的石头作比喻:吴郡的临平石鼓敲不响,而蜀地的桐木刻成鱼形却能传声数里。这说明同样的材质,遇到不同的匠人,命运截然不同。就像农夫把美玉当成普通石头丢弃,暗示人才常被埋没。
中间部分用三个"谁能"的排比句,道出人才困境:会唱歌的鸟无人欣赏(引吭鸣叫),能飞翔的橘子无人发现(橘生淮南则为橘),就像伯牙失去知音(绝弦),匠石失去慧眼。这些比喻都在说:没有识货的人,再好的才能也白费。
最后用猎归听歌的场景作结,看似闲笔实则点题:赵女能歌却只能自娱自乐(鼓瑟),就像那些怀才不遇的人,空有本领却无处施展。全诗用日常事物作比,把"人才需要机遇"的道理说得既明白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