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体诗 魏文帝曹丕游宴

置酒坐飞阁。
逍遥临华池。
神飚自远至。
左右芙蓉披。
绿竹夹清水。
秋兰被组崖。
月出照园中。
冠佩相追随。
客从南楚来。
为我吹参差。
渊鱼犹伏浦。
听者未云罢。
高文一何绮。
小儒安足为。
肃肃广殿阴。
雀声愁北林。
众宾还城邑。
何用慰我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魏文帝曹丕在宫中举办的一场宴会,通过自然景色和宾客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宴会的氛围和曹丕的内心感受。

诗的开头,曹丕在飞阁上设宴,华池边的景色美不胜收。微风从远处吹来,荷花在风中摇曳,绿竹和清水相映成趣,秋兰在山崖上盛开,月光洒在园中,显得格外宁静。宾客们穿着盛装,跟随在曹丕身后,场面庄重而华丽。

接着,诗中提到一位来自南楚的客人,他吹奏着悠扬的音乐,声音引得深水中的鱼儿都静静聆听,宾客们也沉浸在音乐中,久久不愿离开。这里通过音乐的魅力,表现出宴会的高雅和宾客的投入。

诗的后半部分,曹丕提到“高文一何绮”,意思是高深的文章写得多么华美,而“小儒安足为”则是对普通文人的一种自嘲,认为他们难以企及这样的境界。这反映了曹丕对自己文学成就的自信和对文人身份的思考。

最后,诗中写到宴会结束后,宾客们返回城邑,宫殿变得寂静,只有雀鸟的叫声在林中回荡。曹丕感叹,这些美好的时光终将结束,内心不免感到一丝惆怅。他思索着,用什么来安慰自己的心灵。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活动的刻画,展现了宴会的盛况和曹丕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文学成就的自豪,同时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心灵慰藉的渴望。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诗歌既有华丽的外表,又有深沉的思想内核。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