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符放还谢英守何智翁

僦屋平山至典衣,来时便作十年期。
岂知未报归馀闰,早有潜吟送别诗。
圣主恩仁天地力,明公怜念父兄慈。
征鞍拟待春和煖,催促行装愿少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被朝廷赦免后,准备离开流放地时对当地官员的感激之情。

前四句说诗人当初来流放地时,已经做好了长期居住的准备(典当衣服租房住,计划住十年)。没想到还没等到朝廷规定的放还日期("归馀闰"指赦免的期限),当地官员就已经悄悄写诗为他送行了。这里用"潜吟"二字很生动,表现出官员对他的暗中关照。

中间两句直接表达感激:皇上的恩德像天地一样广大,而这位明理的官员(明公)待他如父兄般慈爱。把皇帝和官员的恩情比作"天地力"和"父兄慈",既庄重又亲切。

最后两句很生活化:诗人本打算等春天暖和了再启程,但官员们已经急着帮他收拾行装催他上路了。"愿少迟"三个字写得特别有人情味,透露出诗人对这片收留过他的土地的不舍。

全诗语言朴实,没有华丽辞藻,但通过租房典衣、收拾行装这些日常细节,把流放者的艰辛、遇赦的惊喜、对恩人的感激都自然流露出来。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患难中建立的真挚情谊,官员们不是冷冰冰地执行朝廷命令,而是像家人一样为他高兴、为他忙碌。

郑侠

(1041—1119)福州福清人,字介夫,号大庆居士、一拂居士。英宗治平四年进士。调光州司法参军。秩满入京,对王安石言新法不便。久之,监安上门。神宗熙宁七年,久旱不雨,流民扶携塞道,绘流民图上之,奏请罢新法,次日,新法罢去者十有八事。吕惠卿执政,又上疏论之,谪汀州编管,徙英州。哲宗立,始得归。元符七年,再贬英州。徽宗立,赦还,复故官,旋又为蔡京所夺,遂不复出。有《西塘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