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北大同学招饮市楼,用稼轩韵
二十年来,重重师友,别无觅处。
不合时宜,肚皮放大,出入由他去。
偶然杯酒,宛然秋水,尔我书生如故。
只当年、愿持风义,世间妄道如虎。
诸君无恙,沙滩笼月,醉后尚堪回顾。
一脉狂泉,几番钩党,彼是纷难主。
吾今老矣,旧曲中郎,只许墙阴摇鼓。
未须问、先生那里,作冯妇否。
不合时宜,肚皮放大,出入由他去。
偶然杯酒,宛然秋水,尔我书生如故。
只当年、愿持风义,世间妄道如虎。
诸君无恙,沙滩笼月,醉后尚堪回顾。
一脉狂泉,几番钩党,彼是纷难主。
吾今老矣,旧曲中郎,只许墙阴摇鼓。
未须问、先生那里,作冯妇否。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是作者与北大老同学聚会时写的,充满了对青春岁月的怀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感慨。全词用口语化的表达,读起来像老朋友聊天一样亲切。
上片开头就说"二十年来",直接点明时间跨度。老同学们各奔东西,当年那些良师益友如今已难寻觅。作者自嘲是个"不合时宜"的人,只能把肚量放大(看开些),随遇而安。酒桌上重逢,大家还是像学生时代那样纯粹,保持着"书生"本色。最动人的是"愿持风义"这句,说当年都想坚守正义,却被世俗看作危险的"猛虎"。
下片转到眼前场景。"沙滩笼月"既写实景又营造怀旧氛围。提到"狂泉"(指北大精神)和"钩党"(可能暗指特殊年代的政治运动),说这些是非对错已经很难说清。最后用"吾今老矣"转折,说自己像过气的乐师只能在墙角敲鼓,用"作冯妇否"的典故(冯妇是古代被迫改行的人)幽默地问:老同学们现在是不是也都改行了?
全词妙在把沉重的感慨用轻松笔调写出。通过酒杯里的倒影看青春理想,在醉话里藏着对时代的思考。那些"不合时宜""墙阴摇鼓"的自嘲,反而让人看到知识分子在时代变迁中坚守的尊严。结尾的玩笑话,其实含着对同窗们人生选择的温柔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