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晚春应刘秘书诗

烟景抱空意。
蘅杜缀幽心。
心忧望碧叶。
涵影顾青林。
风光多树色。
露华翻蕙阴。
水苔方下蔓。
石萝日上寻。
霞衣已具带。
仙冠不持簪。
徒为多委郁。
精魄还自临。
始获琼歌赠。
一点重如金。
山中有杂桂。
玉沥乃共斟。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晚春山林的幽静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沉醉和内心淡淡的忧愁。

开头写烟雾缭绕的景色中,诗人怀抱着空灵的心境,杜若(一种香草)点缀着幽静的情思。他望着碧绿的树叶,凝视着青翠的树林,心中却带着一丝忧虑。

接着描写晚春的风光:树木葱茏,露珠在蕙草间闪烁,水边的苔藓蔓延,石上的藤萝日日攀爬。诗人仿佛置身仙境,穿着霞光般的衣裳,戴着仙人的帽子,却无心打扮,任由头发散乱。

最后,诗人感叹自己徒然满怀忧郁,但精神仍然被自然美景吸引。他得到了珍贵的赠诗(“琼歌”),字字如金般珍贵。山中有各种桂树,他和朋友一起品尝美酒(“玉沥”),共享这美好的时光。

精髓和魅力: 1. 自然与心境的交融——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晚春山林的幽静美景,同时流露出淡淡的忧愁,使景物与情感浑然一体。 2. 仙气飘飘的意境——“霞衣”“仙冠”等词让整首诗充满超脱尘世的氛围,仿佛诗人短暂逃离现实,沉浸在山林之中。 3. 友情与慰藉——结尾提到朋友赠诗、共饮美酒,说明即使心有忧郁,但自然和友情仍能带来安慰。

整首诗语言优美,画面感强,让人仿佛置身于晚春的山林,感受那份宁静与淡淡的怅惘。

江淹

江淹(444—505),字文通,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历仕三朝,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人。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二十岁左右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其政治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