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章行

燕陵平而远,易河清且驶。
一见尘波阻,临途引征思。
双剑爱匣同,孤鸾悲影异。
宴言诚易纂,清歌信难嗣。
卧闻夕钟急,坐阅朝光亟。
往欢坠壮心,来戚满衰志。
殂芳无再馥,沦灰定还炽。
夏台尚可忘,荣辱亦奚事。
愧微旷士节,徒感鄙生饵。
劳哉纳辰和,地远托声寄⑴。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豫章行》是一首表达人生感慨和内心矛盾的诗。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借用比喻,展现了自己在人生旅途中的孤独、无奈和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迷茫。

首先,诗中提到的“燕陵平而远,易河清且驶”描绘了一幅宁静而遥远的自然画面,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平静与远大的理想。然而,“一见尘波阻,临途引征思”却突然转折,表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阻碍,这些阻碍让他不得不停下脚步,陷入对过去和未来的思考。

接着,诗人用“双剑爱匣同,孤鸾悲影异”来比喻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双剑同匣象征着和谐与陪伴,而孤鸾悲影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悲伤。这两句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显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孤立感。

“宴言诚易纂,清歌信难嗣”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宴言易纂,意味着表面的言语容易组织,但真正的情感却难以表达。清歌难嗣,则象征着美好的事物难以延续,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

“卧闻夕钟急,坐阅朝光亟”描绘了时间的流逝,无论是夜晚的钟声还是早晨的阳光,都让诗人感受到时间的紧迫和生命的短暂。这种时间的流逝感让诗人更加焦虑,也让他对过去的欢乐和未来的忧虑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往欢坠壮心,来戚满衰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欢乐逐渐消失,而对未来的忧虑却不断增加的复杂情感。诗人的壮志逐渐消磨,取而代之的是对衰老和衰弱的担忧。

“殂芳无再馥,沦灰定还炽”是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殂芳无再馥,意味着美好的事物一旦消失就难以再现;沦灰定还炽,则象征着即使灰烬也可能重新燃起。这两句诗充满了哲理,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和命运的思考。

“夏台尚可忘,荣辱亦奚事”则体现了诗人对世俗荣辱的超然态度。夏台可忘,意味着即使是曾经的辉煌也可以放下;荣辱奚事,则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淡泊,认为这些都不重要。

最后,“愧微旷士节,徒感鄙生饵。劳哉纳辰和,地远托声寄”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无法达到高尚品格的愧疚,同时也感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诱惑和压力。诗人感叹自己虽然努力追求和谐,但由于地处偏远,只能通过声音来寄托自己的情感。

总的来说,《豫章行》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时间、孤独和命运的复杂情感。诗中的每一句都充满了哲理,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迷茫,更有对现实的无奈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能够引发读者对自身生活和命运的思考,让人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沈约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虏将军。父亲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诛。沈约孤贫流离,笃志好学,博通群籍,擅长诗文。历仕宋、齐、梁三朝。在宋仕记室参军、尚书度支郎。著有《晋书》、《宋书》、《齐纪》、《高祖纪》、《迩言》、《谥例》、《宋文章志》,并撰《四声谱》。作品除《宋书》外,多已亡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