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僧院紫竹
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颛顼。似瑞惊坚贞,如魔试金粟。
笋非孝子泣,文异湘灵哭。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远祖赐鹪鹏,遗芳遍南陆。
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美誉动丹青,瑰姿艳秦蜀。
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几叶别黄茅,何年依白足。
龙树蛰一花,砌瑶扫云屋。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青葱太子树,洒落观音目。法雨每沾濡,玉毫时照烛。
离居鸾节变,住冷金颜缩。岂念葛陂荣,幸无祖父辱。
光摇水精串,影送莲花轴。江鹜日相寻,野鹗时寄宿。
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肯羡垣上蒿,自多篱下菊。
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栖托讵星回,檀栾已云矗。
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久绝钓竿歌,聊裁竹枝曲。
愧生黄金地,千秋为师绿。
江南正霜霰,吐秀弄颛顼。似瑞惊坚贞,如魔试金粟。
笋非孝子泣,文异湘灵哭。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
新闻赤帝种,子落毛人谷。远祖赐鹪鹏,遗芳遍南陆。
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美誉动丹青,瑰姿艳秦蜀。
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几叶别黄茅,何年依白足。
龙树蛰一花,砌瑶扫云屋。色静曼仙花,名高给孤独。
青葱太子树,洒落观音目。法雨每沾濡,玉毫时照烛。
离居鸾节变,住冷金颜缩。岂念葛陂荣,幸无祖父辱。
光摇水精串,影送莲花轴。江鹜日相寻,野鹗时寄宿。
幽香入茶灶,静翠直棋局。肯羡垣上蒿,自多篱下菊。
从来道生一,况伴龟藏六。栖托讵星回,檀栾已云矗。
霞杯传缥叶,羽管吹紫玉。久绝钓竿歌,聊裁竹枝曲。
愧生黄金地,千秋为师绿。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览佛寺时观赏紫竹的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紫竹的美丽和高洁。
首先,诗中提到“喜游蛟井寺,复见炎州竹”,说明作者对这次游览非常开心,他看到了生长在炎州的紫竹,这里的紫竹被作者赋予了神秘和高贵的气质。
接着,诗中用“杳霭万丈间,啸风清独速”来形容紫竹生长的环境,这里充满了神秘和清新的氛围,紫竹在风中轻轻摇曳,显得非常有生命力。
然后,作者提到了江南地区的霜霰,但紫竹在这样的环境中却依然生机勃勃,“吐秀弄颛顼”,这里的“颛顼”是古代的神,这里是指紫竹在神的庇护下仍然展现出了它的美丽和生机。
诗中还用了一些生动的比喻,比如将紫竹笋比喻成“孝子泣”,将文采比喻成“湘灵哭”等,这些比喻展示了紫竹独特的韵味和文采。
作者还提到了紫竹的起源,“金碧谁与邻,萧森自成族”,这里说明紫竹不仅美丽,而且独特,形成了自己的群体。
诗中提到了很多与佛教有关的意象,比如“因缘鹿苑识,想像蛇丘劚”,这些地方都是佛教故事中的重要地点,说明紫竹与佛教有深厚的联系。
作者还提到了紫竹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对烟苏麻丑,夹涧筼筜伏”,这里的紫竹与各种自然景物和谐相处,显得非常优美。
在最后,作者通过一些具体的细节,比如“江鹜日相寻,野鹗时寄宿”,进一步描绘了紫竹周围的自然环境,使整首诗更加生动。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紫竹的美丽和高洁,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和纯洁生活的向往。
陈陶
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