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雅致的僧院小池景象,充满禅意与自然之美。
前两句写池水的源头:僧人将山间的清泉引入小院("白云根"指高山),泉水潺潺流过,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留下水痕。这里用"白云根"这个生动的比喻,把高山比作白云的根基,既形象又富有想象力。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小池周围的环境:阳光照在水面,反射的冷光与僧人锡杖(佛教用具)的影子一起摇曳;稀疏的树影间偶尔能看到猿猴的身影;清澈的池水映照着经霜的落叶;煎药的香气从池水源头飘来。这些描写调动了视觉(冷光、疏影)、听觉(潺潺水声)、嗅觉(药香)等多种感官,营造出一个立体而生动的画面。
最后两句点出主题:这样清幽的环境最适合研读古老的佛经("贝多"指贝叶经,是古代佛经的载体)。诗人通过这个小池的描写,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超脱尘世、潜心修行的生活理想。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没有刻意使用深奥的词汇,却通过精准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把一个小池塘写得充满灵性和禅意。诗人通过对这个小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清净修行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古人"以小见大"的审美情趣。
张鼎
生卒年不详。早年曾客游江南,后任侍御史,与储光羲有交游,光羲有《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玄宗天宝初任司勋员外郎。武则天时任左史之张鼎,当别是一人。事迹散见《国秀集》目录。《国秀集》选诗1首。《全唐诗》存诗3首。《全唐诗续拾》补诗1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