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三山诗

仄径崩且危,丛岩耸复垂。
石藤多卷节,水树绕蟠枝。
海中昔自重,江上今如斯(○《类聚》七。《诗纪》七十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登三山诗》描绘了一幅险峻而壮丽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路的崎岖和岩石的巍峨。诗中的“仄径崩且危”形容山路狭窄且险峻,给人一种行走其中的紧张感;“丛岩耸复垂”则描绘了岩石高耸入云,仿佛随时会倾覆,增强了山势的压迫感。

接下来,诗人转向描绘自然界的生机勃勃。石藤“多卷节”形象地表现了藤蔓的盘曲坚韧,而“水树绕蟠枝”则描绘了水边的树木枝干蜿蜒曲折,仿佛与水相互依偎,形成了一幅和谐的自然画面。

最后两句“海中昔自重,江上今如斯”则通过对比,表达了时间的流转与自然的永恒。诗人似乎在感叹,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海和江河都保持着它们的力量与美丽,而人类的生命却显得短暂而渺小。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物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伟力的敬畏与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范云

范云(451~503年),字彦龙,南乡舞阴(今河南泌阳县西北)人,南朝文学家。范缜从弟,子范孝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