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路二首

云埃夜澄廓,山日晓晴鲜。叶落苍江岸,鸿飞白露天。
磷磷含水石,幂幂覆林烟。客心久无绪,秋风殊未然。
徭蜀时未改,别家乡念盈。忆昨出门日,春风发鲜荣。
及兹旋辕地,秋风满路生。昏晓思魏阙,梦寐还秦京。
秦京开朱第,魏阙垂紫缨。幽独玄虚阁,不闻人马声。
艺业为君重,名位为君轻。玉琴知调苦,宝镜对胆清。
鹰饥常啄腥,凤饥亦待琼。于君自有属,物外岂能轻。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蜀地旅途中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色与内心独白的对比,展现了深切的思乡之情和对人生追求的思考。

第一部分(前八句)写旅途中的自然景象:夜晚云散天清,清晨山色明媚,落叶飘在江岸,大雁飞过霜天,波光粼粼的水石,烟雾笼罩的树林。这些景色本应很美,但诗人却说"客心久无绪"——漂泊的心早已麻木,连秋风都无法触动他。这里用宁静的秋景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第二部分(中间十句)直接吐露思乡之情:在蜀地的时间越长,对家乡的思念越浓。想起离家时还是春天草木新绿,如今归途上却满是秋风。无论白天黑夜都想着朝廷(魏阙),连做梦都回到长安(秦京)。这里"朱第""紫缨"代表荣华富贵,但诗人真正渴望的是精神归宿,而非表面繁华。

最后六句升华主题:诗人认为技艺修养比官职更重要,就像玉琴能弹出深沉的音调,明镜能照见肝胆。他用"饿鹰吃腐肉,凤凰只等琼浆"的比喻,强调自己像凤凰一样,只愿追随值得的人("于君"),而不会为世俗名利所动。最后点明: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超越物质世界。

全诗以旅途为线,从写景到抒情,最后上升到人生价值观的表述。诗人用秋景的寂寥烘托漂泊之苦,用"春风"与"秋风"的对比表现时间流逝,再用"鹰凤"之别表明心志,层层递进,在思乡愁绪中寄托了对精神高度的追求。

张说

张说(667年~730年) 唐代文学家,诗人,政治家。字道济,一字说之。原籍范阳(今河北涿县),世居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家洛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