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飞伯杂言一首

东风吹客衣,败絮逐风飞。
晓雪没寒荠,无物充朝饥。
空箪啧啧号饥鼠,饕虱蠕蠕缘破裤。
人生岂是犬与鸡,终岁区区守门户。
游说万乘苦不早,仪秦殆是穿窬盗。
六国印,千金车,满眼荣华镜中老。
孔子聘列国,孟轲游齐梁。
能令千载后,名与日月光。
男儿生世不虚生,死恨身后无声名。
不然鸣玉游紫京,不然著书谈六经。
九日可射天可补,鞭笞百蛮作降虏。
离骚一篇亦不恶,雄笔盘盘映千古。
君不见彩凤翔丹霄,一鸣应九韶。
寸云起泰山,霖雨满人间。
丈夫穷达果在天,安用儿女得志相歆羡,失志相悲怜。
仰天大笑出门去,四海今谁鲁仲连。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通过鲜明的对比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态度。

首先,诗的开头描绘了一幅贫困潦倒的生活画面:东风吹拂着破旧的衣服,雪花盖住了寒酸的荠菜,空空的竹篮里只有饥饿的老鼠在叫,破裤子上爬满了虱子。这样的描写不仅展现了物质上的困苦,也暗示了精神上的贫瘠。

接下来,诗人反问:“人生难道只是像狗和鸡一样,终年守着门户过日子吗?”这句话表达了对平庸生活的不满和对更高人生追求的渴望。

诗人进一步通过历史人物的例子来阐述自己的观点。他提到孔子和孟子,他们周游列国,传播思想,虽然生前未必富贵,但他们的名字却像日月一样光辉永存。这表明诗人认为,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追求和名垂青史。

诗中还提到了“鸣玉游紫京”和“著书谈六经”,这些都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理想境界。诗人认为,男儿在世,要么追求功名,要么钻研学问,总之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不能虚度光阴。

最后,诗人以彩凤和寸云为喻,说明即使出身卑微,只要有才能和志向,就能有所作为,影响世界。他鼓励人们不要因为一时的得失而悲喜,应该坚持自己的理想,勇敢追求。

整首诗充满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和对理想追求的激励,鼓励人们不要被现实的困境所束缚,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思进取的人的批评,强调了精神追求的重要性。这首诗的精髓在于它提醒我们,人生的意义不在于物质的富足,而在于精神的充实和价值的实现。

李献能

(1190—1232)河中人,字钦叔。苦学博览,尤长于四六文。宣宗贞祐三年进士第一。授应奉翰林文字,在翰苑凡十年,迁修撰。哀宗时,充河中帅府经历官。蒙古兵破城,奔陕州,权左右司郎中,兵变遇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