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礼闱后张孝达制军与潘文勤公大公名士于龙树院治觞选客手札七通夏闰枝编修装册徵题 其四

益都清宴徒佳话,吴县风流剩断笺。
极目烟尘坛坫冷,朱门槐柳自森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了对文人雅集传统消逝的感慨。

前两句回忆过去:山东益都(青州)的文人宴会和苏州才子的风流雅事,如今只剩下零散的诗笺作为见证。这里用"徒佳话""剩断笺"暗示这些风雅往事已成追忆。

后两句转到现实:放眼望去,文人聚会的场所冷清无人,只有豪门宅院前的槐树柳树依旧茂盛。"坛坫冷"与"自森然"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在动荡时局下(烟尘暗指战乱),文人雅士的社交活动已经凋零,而权贵的奢华生活却不受影响。

全诗用简洁的画面对比,流露出对文化传统衰落的惋惜,以及对现实社会中文化让位于权势的无奈。

王鹏运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王鹏运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