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雁过妆楼·郑丈叔问比竹余音用梦窗韵咏芙蓉,凄艳殆绝,偶同妇兰仪话看花旧事,依调和之

秋老香浓。
凌波恨、翩然乍见惊鸿。
浣纱人远,零落露粉啼丛。
别浦流云牵梦断,佩声暗约小帘栊。
锦屏空。
怨蛾镫畔,翠锁眉峰。
江皋铅华净洗,似玉奴病酒,微带惺忪。
半池秋被,金屋称贮娇容。
机丝夜来罢织,莫轻皱、仙衣揉碎红。
含情处,有露房娟泪,凄伴霜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深秋芙蓉花的凄美画面,同时融入了女子相思的哀愁,整体像一部色彩清冷的电影。

上片以芙蓉花起笔: "秋老香浓"四字点出深秋芙蓉盛放的场景,但"凌波恨"立刻为花朵赋予愁绪——这里把芙蓉比作在水面行走的洛神,却带着遗憾。随后镜头转向一位如惊鸿般美丽的浣纱女子,但她的身影很快消失在飘零的芙蓉花丛中。"流云牵梦断"用飘走的云比喻破碎的思念,女子佩戴的玉饰声隔着帘栊隐约传来,而华丽的屏风后只剩她蹙眉独坐灯前的孤影。

下片转入更细腻的描写: 将洗净铅华的芙蓉比作宿醉未醒的杨贵妃(玉奴),花瓣像半池秋被般柔软。提到"金屋藏娇"的典故,暗示着被珍藏的美人。词人劝诫不要轻易触碰花瓣,就像不要揉皱仙衣,这里把芙蓉的娇嫩写得极生动。结尾处芙蓉花瓣上的露水如同含泪的眼睛,与秋虫的鸣叫一起营造出凄清氛围。

全词最妙处在于: 1. 始终用芙蓉花与女子形象相互映照,形成"花即人,人即花"的朦胧美感 2. "秋被""仙衣"等新颖比喻,把静态的花写出动态的生命感 3. 通过"佩声""灯畔""霜蛩"等细节声音,构建出立体的秋夜场景 4. 用"恨""怨""凄"等字眼贯穿全篇,使艳丽的花始终笼罩在哀愁中

就像用细腻的工笔画出一朵带着露水的芙蓉,每片花瓣都折射着女子的相思泪光,在秋夜里静静绽放又凋零。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