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城策禦图题辞 小序略

重光汉上胡尘涤,歌舞承平久亡戚。
无端袁氏窃国权,义军四起驰兵檄。
一朝铁骑来澄江,进窥下邑人惶惶。
夜未阑兮绝行旅,戒严村僻惊吠尨。
梨花庄前动鼙鼓,锋镝横飞杂风雨。
杀气如云卷地来,人民窜匿争号苦。
邑宰王君胆气横,轻裘缓带挥戈兵。
十三僚佐屹扶峙,乃策乃禦输精诚。
犒师清俸作士气,貔貅欢腾一军毅。
危城斗大卒瓦全,一时歌颂声如沸。
欣看围解凯歌旋,托记新图象列贤。
卓卓风姿垂万古,丹青聊当画凌烟。
吁嗟乎!
战云回首犹馀慄,而今歌舞仍如昔。
诸公伟绩迈刘王⑴,题诗愧乏生花笔。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段战乱时期的英雄故事,语言生动,充满画面感。

开头讲的是汉水一带曾经太平,歌舞升平,但后来袁世凯窃取国家大权,引发各地起义,战火蔓延。敌军铁骑逼近,百姓惊恐逃散,村庄戒严,连狗都狂吠不止。梨花庄前战鼓震天,箭如雨下,杀气弥漫,百姓四处躲藏,哭喊连天。

危急时刻,县令王君挺身而出,带领十三位僚属镇定指挥,用智慧和勇气保卫城池。他拿出自己的俸禄犒赏士兵,鼓舞士气,军队因此斗志昂扬。最终,这座小小的危城得以保全,百姓欢呼歌颂。

战后,人们为这些英雄画像纪念,赞颂他们的功绩超越古代名将刘王。诗人感叹战乱虽已过去,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而如今的歌舞升平更显得来之不易。最后,诗人谦虚地说自己文笔有限,难以完全写出英雄们的伟大。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强烈的画面感:如"铁骑来澄江""梨花庄前动鼙鼓"等句,让人仿佛亲眼看到战场景象。 2. 英雄气概:王县令和僚属们的沉着勇敢,展现了乱世中的担当精神。 3. 对比手法:战时的惨烈与战后的和平形成鲜明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 4. 朴素的语言:没有堆砌辞藻,用直白的叙述打动人心,比如"人民窜匿争号苦"直接道出百姓的苦难。

它告诉我们:英雄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人物,也可以是像王县令这样在危难中坚守职责的普通人,而和平的背后往往有着不为人知的牺牲和奋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