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 题牡丹亭传奇

好事偏魔,相思成鬼,人间安用多情。
一首关雎,惹他万种啼痕。
牡丹亭畔休轻死,证痴儿、石上三生。
数前尘。
檀板银筝,唱与谁听。
可怜作者无知己,把艳词当作,种性难明。
大好中原,何堪吹换膻腥。
华夷不辨天何意,诉奇愁、下笔魂惊。
古来今。
卿亦伤心,侬亦伤心。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高阳台 题牡丹亭传奇》是一首借《牡丹亭》这部戏曲作品抒发感慨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思考、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时代变迁的忧虑。

首先,诗词开头提到了“好事偏魔,相思成鬼”,意思是美好的事情往往被命运捉弄,深切的相思甚至会让人变成“鬼”。这反映了作者对爱情的复杂感受:爱情虽然美好,但也可能带来痛苦和折磨。接着,“人间安用多情”则进一步质疑:在这个世界上,多情又有什么用呢?似乎在感叹爱情的无力和无奈。

然后,诗词提到了《关雎》,这是《诗经》中的一首诗,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作者说《关雎》“惹他万种啼痕”,意思是这首古老的爱情诗引发了无数的悲伤和泪水。这似乎在暗示,爱情自古以来就伴随着痛苦和泪水。

接下来,诗词提到《牡丹亭》中的情节,劝告人们“牡丹亭畔休轻死”,意思是不要轻易为爱情而死。作者认为,像《牡丹亭》中的主人公那样为情而死,虽然看似痴情,但实际上并不值得。这里,作者似乎在反思爱情的盲目性和极端性。

随后,诗词转向了对作者自身的感慨。作者说“可怜作者无知己”,意思是《牡丹亭》的作者汤显祖虽然创作了如此动人的作品,但却没有真正的知己。这反映了作者对创作者孤独命运的同情。

诗词的后半部分则表达了对时代变迁的忧虑。作者提到“大好中原,何堪吹换膻腥”,意思是原本繁荣的中原大地,如今却被外族的腥臊之气所污染。这里,“膻腥”暗指外族的入侵和文化冲击。作者对华夷之辨的模糊感到困惑,质问“华夷不辨天何意”,意思是为什么天意让中原与外族的界限变得模糊?这反映了作者对民族命运和文化传承的担忧。

最后,诗词以“卿亦伤心,侬亦伤心”结尾,意思是无论是你(指《牡丹亭》中的角色)还是我(作者自己),都在为同样的痛苦而伤心。这表达了作者对爱情、命运和时代的深刻共鸣。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牡丹亭》这部作品,表达了对爱情、命运和时代的复杂情感。作者既感叹爱情的痛苦与无奈,又对时代变迁和文化冲击感到忧虑,最终以深切的共鸣结束,展现了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