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并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的感慨。
首句“江头柳木已参天”,意思是江边的柳树已经长得非常高,仿佛要伸向天空。这句诗通过柳树的高大,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生机勃勃。
第二句“柳色花光日日妍”,继续描写柳树的美丽,柳树的颜色和花朵的光彩一天比一天更加鲜艳。这里诗人用“日日妍”强调了自然的美丽在不断变化和提升。
第三句“惊怪田家频得醉”,诗人突然转到了田家的生活,感到惊讶的是,田家的人们频繁地喝醉。这里“惊怪”表达了诗人对田家生活变化的不解和好奇。
最后一句“今年斗米不论钱”,解释了田家为何能频繁喝醉的原因。今年粮食丰收,米价便宜,人们不再为粮食发愁,因此可以尽情享受生活。这句诗通过“斗米不论钱”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的景象,也反映了农民生活的改善。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自然的美丽和农民生活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丰收喜悦的共鸣。诗中充满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和丰收成果的肯定。
曾惇
曾惇,字谹父,南丰(今属江西)人。纡子。高宗绍兴三年(一一三三)官太府寺丞,十二年知黄州(《能改斋漫录》卷一一),十四年知台州,十八年知镇江府,二十六年知光州(《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一五一、一五八)。曾惇诗,据《能改斋漫录》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