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出征雁门关的情景,通过对战场环境和将军英勇行为的刻画,传达了对英雄的赞美和对国家安危的关注。下面逐句解析:
1. 荒塞峰烟百道驰,雁门风色暗旌旗。 - 这句描述了边塞的荒凉景象,烽烟四起,旗帜在风中翻飞,给人一种紧张、动荡的感觉。这里的"荒塞"指边塞地区,"峰烟百道"形容战斗频繁,战争烽火遍布。
2. 破围铁骑长驱疾,饮血将军转战危。 - 这句中的"破围铁骑"指的是突破敌人包围的骑兵部队,他们快速前进,英勇杀敌。"饮血"一词形象地描绘了战场上战斗激烈,鲜血飞溅的场景。将军带领军队一次次转战,面临危险。
3. 画角吹开边月静,缦缨不信虏尘窥。 - "画角"是一种古代军中乐器,"边月静"描绘了夜晚的宁静和平静。"缦缨"指将军的头饰,"虏尘窥"意为敌人不敢冒犯。这两句写出了将军和士兵在夜色中顺利推进,敌人不敢轻举妄动,彰显了将军的威严和军队的强大。
4. 归来长揖功成后,黄石当年故有期。 - 这句是说战争结束后,将军归来,恭敬地行礼,庆祝胜利。"黄石"指的是黄石公,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高人,这里借指黄石公的预言或希望。"故有期"意味着将军的胜利与黄石公当年的预言一致,表现了对英雄的赞誉和对未来再次出征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紧张激烈的战场和将军英勇的战斗,表达了对国家边防战士的崇敬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和平到来的期待。
陈去疾
陈去疾(约公元835年前后在世)字文医,[唐]侯官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唐文宗太和末前后在世。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举进士及第。历官邕管副使。去疾所作诗,今存十三首。(见《全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