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
这首诗是《论诗三十首》的最后一首,也是结束语。他自谦自己象蚍蜉撼树一样不自量力,只是书生一时技痒爱议论罢了。元好问在这组诗中基本按时间顺序评论了自汉魏到宋代的许多著名的诗人和诗歌流派,针砭时弊,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文学观点,对后世有重要影响。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通过诗人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一些感悟和感慨。
首句“撼树蜉蝣自觉狂”,诗人用“撼树蜉蝣”来比喻自己的行为。蜉蝣是一种虫子,寿命很短,但它们试图撼动大树。诗人把自己比作这种蜉蝣,虽然力量微小,但心怀壮志,自视甚高,认为自己也能撼动大树。这里用的是自嘲的语气,表现出一种狂妄自大但又微不足道的感觉。
第二句“书生技痒爱论量”,意思是说,书生们内心有一种冲动,想要对各种事物进行评论和衡量。这里的“书生”指的是诗人自己,他就像那些喜欢发表意见的书生一样,总是想对诗歌进行一番评头论足。
第三句“老来留得诗千首”,诗人此时已年老,但他却留下了很多诗歌作品。这句表明了诗人对诗艺的执着和勤奋,尽管年纪已大,但仍不断创作诗歌。
最后一句“却被何人校短长”,诗人感叹自己留给世人的很多诗歌,却不知道这些作品会被后人怎样评价,会不会有人来评判它们的优劣。这里的“校短长”可以理解为评判高下,诗人在抒发一种无奈和自我思考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自嘲的方式,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无奈,同时也透露出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
元好问
元好(hào)问(1190年8月10日—1257年10月12日),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金末至大蒙古国时期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元好问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文坛盟主,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被尊为“北方文雄”、“一代文宗”。他擅作诗、文、词、曲。其中以诗作成就最高,其“丧乱诗”尤为有名;其词为金代一朝之冠,可与两宋名家媲美;其散曲虽传世不多,但当时影响很大,有倡导之功。有《元遗山先生全集》、《中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