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樽
苦藤生幽谷,蹙缩似无材。
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
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
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
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机。
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不意犹为累,刳中作酒杯。
君知我好异,赠我酌村醅,
衰意方多感,为君当数开。
藤樽结如螺,村酒绿如水。
开樽自献酬,竟日成野醉。
青莎可为席,白石可为机。
何当酌清泉,永以思君子。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用苦藤做的酒杯(藤樽)的故事,字里行间透露出朴素生活中的真挚情谊和人生感慨。
开头说苦藤长在偏僻山谷,看起来歪歪扭扭不成材,没想到被人挖空做成酒杯。这里用苦藤比喻平凡甚至被忽视的事物,却意外有了新用途,暗示生活中不起眼的东西也可能带来惊喜。
朋友知道作者喜欢特别的东西,就送了这个藤樽来装农家自酿酒。两人用这个造型像海螺的藤樽倒酒,酒色清绿如水,整天喝得自在酣畅,直接在野外醉倒。这里描绘了一幅率性自然的饮酒画面,青草当席子、石头当桌子,充满山野趣味。
最后四句是情感升华:作者想用清泉代酒,永远怀念这位懂他的朋友。把普通的藤樽、村酒和友情联系起来,表达了对君子之交的珍视——不需要昂贵器物,朴素自然中见真情。
全诗妙在把日常小事写得生动有趣:一个丑藤做的酒杯,却能承载深厚情谊。语言像聊天一样自然,却传递出深刻的生活智慧——真正的快乐往往来自简单的事物和真诚的关系。
苏洵
苏洵(1009年-1066年),字明允,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苏洵长于散文,尤擅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有《嘉祐集》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