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一幅送别友人时的深情画面。诗人站在高高的凌歊台上,看着太阳还未落下,几座村庄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宁静。山岩的阴影笼罩着一部分大地,给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伤的感觉。
诗中提到野蚕已经结茧,桑树和柘树的叶子几乎被吃光,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循环。溪边的鸟儿带着幼鸟在茂密的蒲草和稗草中穿梭,展现出自然的生机与和谐。
接着,诗人描述了友人乘船离去的场景:帆船缓缓驶向远方的水岸,钟声从远处的树林中传来,声音悠长而遥远。这象征着友人的离去和诗人内心的不舍。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故乡的山川遥远,友人已经离去,但在明亮的月光下,诗人的心却仿佛跨越了千里,与友人紧紧相连。这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力量。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色和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离别的复杂情感,读来令人感动。
许浑
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晚唐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诗,专攻律体;题材以怀古、田园诗为佳,艺术则以偶对整密、诗律纯熟为特色。唯诗中多描写水、雨之景,后人拟之与诗圣杜甫齐名,并以“许浑千首诗,杜甫一生愁”评价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苏镇江)丁卯涧,以丁卯名其诗集,后人因称“许丁卯”。许诗误入杜牧集者甚多。代表作有《咸阳城东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