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鸟在野草田间衔枝,却误入了枯桑丛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植生在异地的土壤上,适逢春天尚且不会枯死。
客土:异地的土壤。危根: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草木即使没有感情,也由于相互依靠还能求得生存。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为什么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命运却有枯荣的不同?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鸟在野草田间衔枝,却误入了枯桑丛里。
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植生在异地的土壤上,适逢春天尚且不会枯死。
草木即使没有感情,也由于相互依靠还能求得生存。
为什么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命运却有枯荣的不同?
注释
①客土:异地的土壤。
②危根:入地不深容易拔起的根。
简析
《树中草》,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在这首诗里,诗人抒发了世人命运飘忽不定的郁闷之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一棵被鸟儿误带到枯桑树中的野草,表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命运的无常。
首句“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讲述了一棵普通的野草被鸟儿偶然带到了一棵已经枯死的桑树中。接着,“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描绘了这棵草在陌生的环境中艰难地扎根,尽管环境恶劣,它依然在春天顽强地生长,展现出生命的坚韧。
接下来,“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进一步点明,虽然草木没有感情,但它们依然能够依靠彼此生存。这里的“因依”可以理解为相互依存,暗示了自然界的共生关系。
最后两句“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诗人通过对比野草和枯桑树,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思考:为什么在同一片土地上,同一棵树的枝叶,有的枯萎,有的却依然繁茂?这不仅仅是自然现象,更隐喻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差异。有些人可能身处逆境却依然顽强,而有些人尽管条件优越,却难逃衰败的命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通过自然界的现象,引发读者对生命、命运和共生关系的思考。它的魅力在于,用平凡的意象揭示了深刻的哲理,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坚韧与命运的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