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天池

山灵招我深,轻策上层阪。
巅顶涵清池,坎艮象成蹇。
水寒鱼不生,穴黝龙疑偃。
想当融结初,天匠费镌铲。
鉴影须眉寒,洗心烦郁遣。
沿缘把垂藤,趺坐藉苍藓。
是时暮樵还,风送歌声远。
云游萝径湿。
烟动僧愁饭。
聊追谢监游,讵同阮公返。
不见青莲花,羽化空遥缅。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天池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超脱尘世的向往。

开头写诗人受到山神的召唤,轻快地登上山坡。山顶有一个清澈的池塘,形状像八卦中的"坎"和"艮"卦,显得神秘莫测。池水寒冷没有鱼,幽深的洞穴仿佛有龙在沉睡,让人联想到大自然造物时的鬼斧神工。

当诗人俯看池中倒影时,顿感神清气爽,烦恼尽消。他抓着藤蔓攀爬,坐在青苔上打坐休息。这时傍晚的樵夫唱着山歌归来,歌声随风飘远。云雾缭绕的小径湿漉漉的,炊烟升起让僧人开始准备晚饭。

最后诗人表达了自己像谢灵运一样寄情山水的心境,不愿像阮籍那样消极避世。虽然没看到传说中的青莲花,但已感受到羽化登仙般的超然境界。

全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天池幽静神秘的氛围,以及诗人融入自然、忘却烦忧的闲适心境。诗中用樵歌、僧饭等生活细节反衬出山林的宁静,最后以寻仙不得却获得精神超脱作结,余韵悠长。

沈德潜

沈德潜(1673~1769 )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