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戊戌闰三月望立夏,忆前月是日正清明也。苏庵出视李㤅伯先生霞川花影词手稿,有庚申闰清明作,谓自辛丑闰后再逢今日,枨触旧怀,含悽成咏。今距庚申垂四十载,中间再闰仅己卯一遇耳。鄙人频年濩落,久惯伤春
芳事关心,俊游过眼,人生能几清明。
桃花前度,江上苦催行。
才展余春一半,蓦惊回、报晓钟声。
无眠夜,单衾孤烛,方寸若为情。
东风曾有约,双栖采凤,百啭娇莺。
恁天公错爱,翻遣飘零。
枉被蚕丝自缚,羡飞鸿、云外冥冥。
都一样,兰愁蕙怨,旧曲忍重听。
桃花前度,江上苦催行。
才展余春一半,蓦惊回、报晓钟声。
无眠夜,单衾孤烛,方寸若为情。
东风曾有约,双栖采凤,百啭娇莺。
恁天公错爱,翻遣飘零。
枉被蚕丝自缚,羡飞鸿、云外冥冥。
都一样,兰愁蕙怨,旧曲忍重听。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立夏时节回忆清明往事,感叹人生易逝、命运无常的复杂心情。
上阕(前半部分): 开篇用"芳事关心"点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但"俊游过眼"又暗示这些美好转瞬即逝。作者感慨人生能有几个清明时节,透露出对时光飞逝的无奈。"桃花前度"到"报晓钟声"这段,用桃花和钟声作比,生动描绘了春天匆匆离去、美好时光被打断的遗憾。夜不能寐时,孤灯单被更衬托出内心的孤寂。
下阕(后半部分): "东风曾有约"三句用采凤双栖、娇莺百啭的意象,暗喻曾经的美好约定和欢乐时光。但"天公错爱"笔锋一转,说命运弄人,反而让自己漂泊无依。"蚕丝自缚"这个比喻很形象,表达了自己作茧自缚的懊悔,同时又羡慕飞鸿能自由翱翔。最后以"兰愁蕙怨"作结,说这些愁怨就像旧曲一样,让人不忍再听,把伤感情绪推向高潮。
全词特点: 1. 时间对比巧妙:通过立夏回忆清明,形成季节反差,强化物是人非之感 2. 意象生动:桃花、钟声、孤烛、飞鸿等意象组合,构建出完整的情感画面 3. 情感层层递进:从怀念到遗憾,从懊悔到羡慕,最后归于深沉哀伤 4. 语言通俗却深刻:没有生僻字词,但每个比喻都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复杂心绪
这首词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用人人都能理解的春日意象,道出了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人生感慨:对逝去美好的追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对自由解脱的向往。这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正是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