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用夫栽小松

移来未换叶,已胜在空山。静对心标直,遥吟境助闲。
影侵残雪际,声透小窗间。即耸凌空干,翛翛岂易攀。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栽种一棵小松树的情景,并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诗的开头,诗人说这棵小松树刚刚移栽过来,还没有换上新叶,但它已经比在空山中显得更有生命力。这里,诗人用松树的移植来比喻自己的处境,虽然环境有所改变,但松树依然坚韧,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坚定和不屈。

接下来,诗人描写松树在静默中显得笔直,仿佛在无声中展现出一种正直的品质。诗人在遥望松树时,心境也变得宁静闲适。松树的形象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投射,代表着他对正直、宁静生活的向往。

然后,诗人进一步描绘松树在残雪中的影子,它的身影映照在雪地上,显得格外清晰。松树的声音透过小窗传来,仿佛在诉说着某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这些细节描写让松树的形象更加生动,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内心的细腻和敏感。

最后,诗人提到松树已经高高耸立,凌空的树干难以攀爬。这里,松树的生长象征着诗人心志的高远和不可动摇。尽管前路艰难,但诗人依然保持着坚定的信念,追求着更高的目标。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松树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定信念的精神。松树不仅是自然的象征,更是诗人内心世界的写照,展现了他在生活中不断追求自我超越的决心。

项斯

项斯(唐约公元八三六年前后在世),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台州府乐安县(今浙江仙居)人。 因受国子祭酒杨敬之的赏识而声名鹊起,诗达长安,于会昌四年擢进士第,官终丹徒尉,卒于任所。项斯是台州第一位进士,也是台州第一位走向全国的诗人。他的诗在《全唐诗》中就收录了一卷计88首,被列为唐朝百家之一。项斯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