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名为《辞黄山》,通过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的情感和感慨。
首句“亦是吾家峰”,意味着诗人认为黄山就像自己的家山一样,与自己的家乡和情感有着紧密的联系。这句诗不仅展现了黄山在诗人心中的重要地位,也突显了诗人与家乡的深厚情感。
接着,“神物不可谱”,意味着黄山不仅仅是一个自然景观,它还拥有某种超自然的魅力或神秘的力量,这种力量或魅力无法用言语或文字完全描述或解释。这里诗人用“神物”来形容黄山,赋予了黄山一种既自然又超自然的特质,表达了黄山的神奇和不可言喻的美丽。
“顶髻在心眸”一句,用黄山的“顶髻”(顶峰)比喻成自己的心灵之眼,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黄山的仰望和深深的眷恋之情。黄山的顶峰成为了诗人心中最美的风景,仿佛黄山的雄伟与秀美已经深深印在了诗人的心中。
最后一句“一一屈指数”,采用夸张和浪漫化的手法,仿佛诗人正盘点着黄山的美景,这既是诗人心中的画面,也是他心中对黄山美景的无限赞美和期待。黄山的美景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诗人一一数来,感叹其美不胜收。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诗人对黄山的深厚情感,既包含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包含了对家乡情感的寄托。
黄道周
黄道周(1585年3月9日—1646年4月20日),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又字螭若、螭平,号石斋,福建漳州府漳浦县人,祖籍福建莆田,其曾祖从莆田迁徙至漳州。历官翰林院修撰、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1645年-1646年)时,任吏部尚书兼兵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因抗清失败被俘。隆武二年(1646年)壮烈殉国,隆武帝赐谥“忠烈”,追赠文明伯。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追谥“忠端”。为明末学者、书画家、文学家、民族英雄。与刘宗周并称“二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