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宣州笔

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咏宣州笔》这首诗通过描绘一支笔,展现了它的品质和作用,同时也隐喻了诗人的品格和追求。

首先,诗中提到的“寒竹惭虚受,纤毫任几重”,说的是这支笔是用竹子做的,虽然竹子看似普通,但它能承受多次使用,笔尖虽然细小,却能够承担起书写的重任。这里诗人通过笔的材质和功能,表达了一种坚韧和可靠的特质。

接下来,“影端缘守直,心劲懒藏锋”这两句,形容笔的影子笔直,象征正直不阿;笔心有力,但并不过分显露锋芒。这其实是在借笔喻人,表达诗人自己坚守正直、内心坚定但又不张扬的品格。

“落纸惊风起,摇空见露浓”这两句,描绘了笔在纸上书写时的情景。笔落纸时,仿佛能掀起一阵风,显得非常有力;而笔在空中挥动时,又像是带出了浓重的露水,给人一种文思泉涌、灵感迸发的感觉。这里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笔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丹青与文事,舍此复何从”这两句,总结了笔在绘画和文学创作中的不可或缺的地位。无论是作画还是写文章,都离不开这支笔,强调了笔的工具性和艺术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赞美一支笔,表达了诗人对正直、坚韧品质的追求,同时也展现了笔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诗人借物言志,既赞美了笔,也表达了自己的心志和追求。

耿湋

耿湋 [唐] (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字洪源,河东(今属山西)人,唐代诗人。生卒年及生平均不详,约公元七六三年前后在世,大历十才子之一。登宝应元年进士第,官右拾遗。工诗,与钱起、卢纶、司空曙诸人齐名。湋诗不深琢削,而风格自胜。集三卷,今编诗二卷。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