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第诗

帘卷残阳鸣鸟鹊,花飞何处好楼台(见明胡应麟《诗薮内编》卷六。)。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下第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情感。

首句“帘卷残阳鸣鸟鹊”,写的是夕阳西下,阳光透过卷起的窗帘洒进屋内,耳边传来鸟鹊的鸣叫声。这里的“残阳”象征着一天的结束,暗示着某种失落或无奈的情绪。鸟鹊的鸣叫则增添了一丝生机,但这种生机似乎又在提醒着诗人内心的孤寂。

第二句“花飞何处好楼台”,写的是落花随风飘散,不知飞向何处,而远处的楼台美景依旧。这里的“花飞”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消逝,可能暗指诗人对自己未能如愿的感伤。而“好楼台”则代表着理想中的美好归宿,可惜诗人似乎无法到达。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夕阳、鸟鸣、落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无法挽留的感慨,以及在失望中依然对美好未来抱有隐约期待的矛盾心情。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巧妙地将内心的复杂情感融入其中,既含蓄又富有意境。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0